不用聽別人怎麼說,靠自己的雙眼去認識、靠自己的雙腿去走訪,我想是旅行對我最大的意義。這次的志工服務我們與當地的課輔中心SIEMACHA合作,這個中心最初是為了讓家庭失能的孩子們在課後有能夠接受良好照護與輔導的學習環境而創辦的,而現在已經發展成自由學習、多元發展的學習中心。以我負責的Bonarka校區為例,那裡沒有所謂的「老師」,而是像朋友般陪伴、引導學生的「tutor」,每一位tutor都有自己的專業,有一位是作曲型歌手,他帶領音樂工作室,學生可以加入樂團成為主唱、樂手或旁聽;還有一位是藝術家,他則帶領藝術工作坊,安排實作、繪畫或設計課程。這裡的學生有絕對的自主權,每天上課前所有人會圍坐在一起進行會議,討論本日或本週的學習主題和活動,並統計不同的課程有哪些學生想要參與,同時這也是個交流分享的時間,學生們可以分享近況、慶生或提出想法。中心從不會強迫學生參與,是否要來中心也由學生自己決定,相反地,這裡最大的懲罰就是罰孩子「不能參與」,若是表現不良或做錯事的孩子就沒辦法參加想要的工作坊或戶外活動。
在中心的服務期間雖然短暫卻令我獲益良多,在大學學習了四年的教育學程,卻不及這幾天的所見所聞,親身參與中心課程更讓我切身感受到「學習自主」、「享受學習」的重要性,然而這也是臺灣教育最缺乏的一環。高中生們在中心帶領活動與參與中心課程的經驗也讓他們很是嚮往這樣的學習方式,中心提供學生多元的選擇機會,而學生則學習為自己負責,自主決定想要學習什麼,以及想要什麼樣的學習方式。這次的志工服務經驗,我們看到了很不一樣的學習環境與生活態度,跳脫台灣保守的教育框架,學習想像未來更多元的可能性。
「勞動帶來自由」這是在波蘭克拉克夫「奧斯維辛集中營」入口的標語,也是二戰期間納粹對當時受迫害者的一大謊言。人生而自由,何以需要用勞動來換取?然而二戰時這些受迫害者卻別無選擇,只能任人榨乾勞力而後被殘酷地捨棄。導覽員與我們分享,他們這些導覽員第一次到奧斯維辛集中營時,為他們解說的是當年二戰時從這個集中營逃脫存活下來的倖存者,那位受害者回到了當年受迫害的地方,細細述說在集中營生活的記憶,倖存者們極力保存集中營的原貌,並努力使其成為一個開放的展覽空間,為的就是讓世人記取歷史的慘痛教訓,切不可再重蹈覆轍。
集中營的罪惡來自於戰爭,而戰爭的根源往往是來自於不同種族、國家、宗教等之間的衝突對立,人們因為不理解、不接納彼此的差異而互相傷害,卻忘了差異可以讓世界更豐富、更多元,從我們自身而言,我們也常因價值觀、理念等等的不同而不諒解對方,對不一樣的聲音感到抗拒、排斥,但這樣的想法不正是罪惡的起源嗎?因此,在恐懼與憤怒之外,我想集中營的參訪真正帶給我的體悟是學習尊重差異,真正地理解與接納和自己不同的人事物。
這一個月來在波蘭的日子,與17個夥伴相處的點滴時光美麗又轉瞬即逝,在歐洲,每個早晨共享自作早餐,路途上的嘻打笑鬧,下午時分悠閒欣賞的舊城景色,還有每個晚上的分享交流,即使離開了波蘭、離開了夥伴們,這些片刻都像是印在腦海般歷歷在目。波蘭就像杯茶,初嚐品味到她歷史飽受戰火的苦澀,愈飲卻愈能嚐到她人文藝術氣息的香醇淡雅,是一個令人想再次重訪、回味無窮的國家。很慶幸這樣人生只有一次的旅途有這樣一群夥伴一起度過,也讓我學會更珍惜每次一期一會的緣分。
不用聽別人怎麼說,靠自己的雙眼去認識、靠自己的雙腿去走訪,我想是旅行對我最大的意義。這次的志工服務我們與當地的課輔中心SIEMACHA合作,這個中心最初是為了讓家庭失能的孩子們在課後有能夠接受良好照護與輔導的學習環境而創辦的,而現在已經發展成自由學習、多元發展的學習中心。以我負責的Bonarka校區為例,那裡沒有所謂的「老師」,而是像朋友般陪伴、引導學生的「tutor」,每一位tutor都有自己的專業,有一位是作曲型歌手,他帶領音樂工作室,學生可以加入樂團成為主唱、樂手或旁聽;還有一位是藝術家,他則帶領藝術工作坊,安排實作、繪畫或設計課程。這裡的學生有絕對的自主權,每天上課前所有人會圍坐在一起進行會議,討論本日或本週的學習主題和活動,並統計不同的課程有哪些學生想要參與,同時這也是個交流分享的時間,學生們可以分享近況、慶生或提出想法。中心從不會強迫學生參與,是否要來中心也由學生自己決定,相反地,這裡最大的懲罰就是罰孩子「不能參與」,若是表現不良或做錯事的孩子就沒辦法參加想要的工作坊或戶外活動。
在中心的服務期間雖然短暫卻令我獲益良多,在大學學習了四年的教育學程,卻不及這幾天的所見所聞,親身參與中心課程更讓我切身感受到「學習自主」、「享受學習」的重要性,然而這也是臺灣教育最缺乏的一環。高中生們在中心帶領活動與參與中心課程的經驗也讓他們很是嚮往這樣的學習方式,中心提供學生多元的選擇機會,而學生則學習為自己負責,自主決定想要學習什麼,以及想要什麼樣的學習方式。這次的志工服務經驗,我們看到了很不一樣的學習環境與生活態度,跳脫台灣保守的教育框架,學習想像未來更多元的可能性。
「勞動帶來自由」這是在波蘭克拉克夫「奧斯維辛集中營」入口的標語,也是二戰期間納粹對當時受迫害者的一大謊言。人生而自由,何以需要用勞動來換取?然而二戰時這些受迫害者卻別無選擇,只能任人榨乾勞力而後被殘酷地捨棄。導覽員與我們分享,他們這些導覽員第一次到奧斯維辛集中營時,為他們解說的是當年二戰時從這個集中營逃脫存活下來的倖存者,那位受害者回到了當年受迫害的地方,細細述說在集中營生活的記憶,倖存者們極力保存集中營的原貌,並努力使其成為一個開放的展覽空間,為的就是讓世人記取歷史的慘痛教訓,切不可再重蹈覆轍。
集中營的罪惡來自於戰爭,而戰爭的根源往往是來自於不同種族、國家、宗教等之間的衝突對立,人們因為不理解、不接納彼此的差異而互相傷害,卻忘了差異可以讓世界更豐富、更多元,從我們自身而言,我們也常因價值觀、理念等等的不同而不諒解對方,對不一樣的聲音感到抗拒、排斥,但這樣的想法不正是罪惡的起源嗎?因此,在恐懼與憤怒之外,我想集中營的參訪真正帶給我的體悟是學習尊重差異,真正地理解與接納和自己不同的人事物。
這一個月來在波蘭的日子,與17個夥伴相處的點滴時光美麗又轉瞬即逝,在歐洲,每個早晨共享自作早餐,路途上的嘻打笑鬧,下午時分悠閒欣賞的舊城景色,還有每個晚上的分享交流,即使離開了波蘭、離開了夥伴們,這些片刻都像是印在腦海般歷歷在目。波蘭就像杯茶,初嚐品味到她歷史飽受戰火的苦澀,愈飲卻愈能嚐到她人文藝術氣息的香醇淡雅,是一個令人想再次重訪、回味無窮的國家。很慶幸這樣人生只有一次的旅途有這樣一群夥伴一起度過,也讓我學會更珍惜每次一期一會的緣分。